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紀實

台北捷運近年以一年一條線的步調不斷的拓展路網,乘客數也不斷攀高。不過近兩年的新線通車不單是增加服務區域,還牽動到了使用既有路線乘客的搭車習慣,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陣痛期吧。繼東門站、信義線通車之後,這一次松山線的通車又再次帶來路線改動。不過這次的改變也終於實現了台北捷運的「二期路網」營運模式,結束淡水、新店線長年的直通運轉,將路線設計的原貌還原出來。新的營運路線將使轉乘效益極大化,在都市中心構成更綿密的網格。部分區間的班距得到縮短,減少通勤時段的等車時間。將來環狀線等新路線通車,也不會再變動到既有的路線了。


在新版的路線圖當中,除了既有的顏色區別之外,官方也加入了數字編號。如此一來紅線或是2號線就代表了完整的「淡水信義線」,而不會發生以為淡水線沒有到信義區的誤解。除此之外,新版路線圖也去蕪存菁,不以額外的線條繪出重疊區間。紅線的區間車為北投<->大安,綠線區間車則為松山<->台電大樓。除了重疊區間平時就有的加密班距之外,大安<->象山以及台電大樓<->新店路段在尖峰時段也會有加班車來減少等車時間。


優惠方案的部分,這次綠線新通車的路段(西門至松山)同樣有一個月的免費優惠。此外,由於取消了淡水新店的直通,針對受影響的旅客捷運公司也提供由古亭至南勢角各站或古亭至新店各站(含小碧潭站),往返臺大醫院至淡水各站(含新北投站),持悠遊卡搭乘,優惠票價由8折降為7折。

台北捷運路線圖

(註:此概念路線圖為個人創作,僅呈現主要營運路線的概況,並未將各站全數列出,且未依照比例繪製。黑色實心為轉乘站。)





雖然是個下著雨的濕冷清晨,今年依然在五點左右出門,然後在月台迎接首班車的到來
月台的大型字標已經更新為松山站的重要轉乘站名以及終點站名

DSC_1485



這次搭的首班車車型是371-3,在今天接下來的取材過程也有搭乘到381型

DSC_1489



車內顯示的轉乘資訊也已經是新版的2號淡水信義線

DSC_1496



接下來一路前往終點站:松山
去年搭信義線的首班車時,感覺越靠近終點站乘客數也越來越多
不過這次可能是因為天氣太濕冷,第一班車的人數並不多
這次特別注意到的是,松山線的隧道內都可以收到良好的4G LTE訊號
在沒有太多人占用頻寬的情況下,速度自然也輕鬆飆上100M了

※後記:晚間尖峰時段再次搭乘時順便測速,下載速度僅剩下4M。但上網仍屬相當流暢,不像3G時常會卡死

DSC_1501



來到終點的松山站,月台層的設計風格跟信義線非常相近
地面與天花板的主要色彩仍然是鐵灰色

DSC_1507



月台門則是以比較溫暖的底色,加上松山新店線專屬的綠色作為識別

DSC_1509



資訊顯示器也和信義線使用同樣型式

DSC_1510



月台門後有很漂亮的公共藝術

DSC_1511

DSC_1512



松山站之前的橫渡線
順便一提,這次的隧道似乎全程都有裝設照明燈
所以拍攝起來特別的明亮
列車行進時也會注意到窗外不斷掠過的燈光

※後記:晚間再次搭乘時發現隧道的照明已經關閉,向擔任司機員的昔日同學詢問後研判開燈應該不是常態。

DSC_1503



松山站之後的尾軌

DSC_1513



橢圓形的開口,加上斜角的削切產生挑高的感覺

DSC_1515



穿堂層則是真的有挑高的設計
空間感整個就跟沒有挑高的車站完全不同

DSC_1519



穿堂層中央的電梯以及廁所

DSC_1551



沒有看到有小平台同時也可以投零錢的加值機
因為最近開始用NFC悠遊卡,所以很喜歡用該款加值機把零錢都儲值到手機裡
幸好目前松山線是免費的,今天用手機刷進刷出都沒有加值的需要

DSC_1520



進站閘門的款式也和之前不同,不過功能當然是與以往無異

DSC_1522



通往台鐵的路上會經過一個挑高空間
看來松山站的站體設計都是走比較大器的路線,盡可能的擴大空間感

DSC_1524



※後記:晚間再次到訪時,天花的絢麗燈光效果打開了

DSC_1785



靠近出口的公共藝術(攝影集)

DSC_1552



採光良好的地面出口

DSC_1528

DSC_1535



靠近饒河夜市的出口

DSC_1534



靠近主要道路的出口

DSC_1538

DSC_1537

DSC_1540



之前新莊蘆洲線剛通車時,還會覺得捷運越挖越深
現在已經習慣了XD

DSC_1543



和象山、淡水一樣,顯示器會告訴你哪個月台的列車會先開
趕時間的人就選先開的那邊搭乘,不趕時間、想要有座位的人就選比較晚開的那邊搭乘

DSC_1560



第二站來到南京三民

DSC_1568



月台層的地磚做了點特別的花樣

DSC_1563



月台景色

DSC_1564



月台門後的公共藝術

DSC_1565



穿堂層的裝潢使用了些許木材,為鐵灰色車站帶來生命的元素

DSC_1576

DSC_1574



靠近入口之公共藝術

DSC_1596



地面出口景色

DSC_1583

DSC_1586

DSC_1592



完全不想爬的樓梯Orz
由上往下的話還好,由下往上的話...

DSC_1593



小巨蛋站
由於經常舉辦大型活動的緣故,本站的月台寬度又更大了些

DSC_1603



月台層景色

DSC_1608

DSC_1628



穿堂層在閘門外預留了更大的空間,以應付活動結束後的散場人潮

DSC_1612



內建小七一間

DSC_1614



巨大的防洪閘門

DSC_1617



雖然內部裝潢看起來都中規中矩的
不過外面的入口還是很體面

DSC_1618

DSC_1624

DSC_1637



來到南京復興站,本站與文湖線相接,是市區重要的轉乘站之一

DSC_1651

DSC_1701

DSC_1707

DSC_1703



雖然還沒有機會在通勤時段來此觀察
但可以想見將來的人潮應該是和大安站同等級的

DSC_1650



寬敞的穿堂層

DSC_1670

DSC_1704



本站同樣內建小七

DSC_1699



慶城街的出口有一個增建的站體
對於將人潮從主要道路分離是有一定幫助的

DSC_1679

DSC_1684



實際從文湖線的月台再往松山新店線走
由於動線單純,個人認為應該不用擔心會走錯路

DSC_1686

DSC_1692



接著終於來到可以說是松山線大魔王的松江南京站了
本站由於是個轉乘站,同時月台設計又與以往略為不同
因此轉乘時行走的動線也有別於以往的習慣

DSC_1719



松山新店線的月台屬於側式月台
月台被鐵軌由中間分開,因此當你走到了這個月台才發現走錯
此時沒辦法像以往一樣走到對面去換邊,而是要先移動到其他樓層,再繞回正確的月台

DSC_1714

DSC_1720



針對這個問題,捷運公司也祭出了海量的指標
希望能減少民眾走錯的機率
但如此大量的資訊,也有可能反過來造成混亂的感覺
我想還是只能等過一段時間,大家走習慣了就好了

DSC_1721

DSC_1723



個人覺得像以下兩個指標,簡單明瞭的是最棒的設計

DSC_1735

DSC_1736




接著來到了中山站,月台層採挑高設計

DSC_1739

DSC_1737



先前針對天花板管線的處理方式通常是用一些面板來裝飾
但本站改用沖孔鋁板,有若隱若現的感覺 (感謝網友mykorianda提供專有名詞)

DSC_1740



同樣因為是轉乘站的關係,穿堂層也保留了較大的空間
不過轉乘方式相當簡單,這次就不特別去檢視了

DSC_1744

DSC_1746



然後來看新通車車站的最後一站:北門

DSC_1752



又是個採側式月台的設計的車站
不過因為不是轉乘站,所以動線便單純許多

DSC_1753

DSC_1750



穿堂層景色

DSC_1755

DSC_1754



由穿堂層往上,會先到文物陳列區

DSC_1756

DSC_1759



還有介紹一些與台鐵台北車站有關的歷史

DSC_1765

DSC_1766



出口通道的設計也走比較宏偉的風格

DSC_1763

DSC_1761



也可以和台北地下街相連接
將來從台北車站逛地下街可以一路逛到Y26,再從北門站進入捷運了

DSC_1769

今天的取材到這裡也告一段落
最近幾年都有主要路線開通
每一次都為台北捷運、整個台北市帶來很正面的提升
不過這次松山線給人的感覺和去年的信義線很不同


去年的信義線有較多觀光亮點,甚至大安森林公園站本身就成為了一個景點
松山線帶來的影響則是比較紮實的感覺
新路線與舊路線交織成路網,並提供了加密的班距
讓整個捷運路網達到更高的效率


從蘆洲線、新莊線、信義線到這次的松山線
一路看著台北捷運幾年來的發展真的感到非常高興
希望接下來的其他路線也能盡快建設完成,讓台北成為更棒的都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