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開箱】Intel Skylake平台 桌上型電腦DIY

舊的桌機也用了超過五年,核心零件的效能不足經常讓我在處理繪圖或玩遊戲時感到困擾
這次趁著放比較多天假,就到清大對面的原價屋買零件
雖然這樣已經算是一台完整的電腦,可以請店家免費組裝
但畢竟原價屋畢竟是名店,一大早就排了一堆訂單
於是我也決定把零件帶回家,順便享受一下自行組裝電腦的樂趣



這次新購的零組件清單如下
CPU: i5-6400 2.7Ghz(↑3.3GHz)
MB: ASUS H170 PRO GAMING
RAM: KINGSTONE 8G DDR4-2133 HyperX FURY*2
SSD: OCZ Trion 150 480G
CASE: CoolerMaster N500豪華版
PSU: BQT E10 600W

DSC_4100




其實在我組裝上一台桌機時,正好適逢Intel推出第二代i系列處理器「Sandy Bridge」
但當時礙於預算的關係,只能選擇已經推出一段時間,價錢相對較為便宜、效能也算堪用的AMD X4 955
幾年使用下來,對於AMD平台的耗電發熱程度真的是再也無法忍受
這次毅然決定投向i家懷抱,選擇TDP僅有65W的i5-6400

DSC_4102



從上一台電腦使用了超過五年這一點來看應該就知道,我是希望久久組一台、一次用久久的
因此記憶體當然要選用次世代的DDR4
目前DDR4單條8GB的價格比五年前DDR3單條4GB的價錢還要便宜
所以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有散熱片的版本,看起來比較帥
有了16GB的記憶體,之後跑智慧型圖層堆疊演算的時候應該也比較不會當掉了

DSC_4104



系統碟使用的當然也是高效能的固態硬碟(SSD)
舊桌機雖然僅是SATA2平台,但當時使用了Plextor M5S 128GB作為系統碟就已經感受到明顯的升級感
這次為了連所有的繪圖軟體、單機大作、線上遊戲全部都裝進SSD,選擇了OCZ最新推出的Trion 150 480GB
雖然這款SSD採用的是TLC顆粒,但作為系統、遊戲碟加上高達480GB的容量
只要沒有不小心把BT檔案掛進C槽,應該是不至於很快就掛點啦!

DSC_4106



既然提到了單機大作,那麼勢必會需要高階的顯示卡
由於16nm製程的次世代顯卡不久後就要推出,目前還是先沿用舊有的GTX 660Ti
等退伍有了穩定工作之後,再視情況直上搭載GP104晶片的頂規顯卡
其實原本預計是要買500W的電源供應器,但今天到現場時才知道500W缺貨中
看了看價錢,還是決定乾脆貼300元拿600W的好了
就算之後用不到這麼大的瓦數,電源供應器在負載率較低的情況下運作也比較不會這麼快壞掉

DSC_4108



接下來就把所有的零件組裝上機囉
不過由於過程繁複加上我的技術不佳,全程拍照的話顯得太枯燥乏味
這邊就僅用一張照片帶過了XD

DSC_4112



組裝完畢!

DSC_4113



擺到定位之後再檢視一下內部
除了新購入的零件之外,舊有的一台BD光碟機、兩顆硬碟跟一張顯卡也要裝上去
幸好CoolerMaster N500這咖機殼有充足的背板空間供走線
因此正面看起來十分清爽整潔
未來若購入次世代高階顯卡,並安裝更多風扇增加空氣流通量
內部氣流不會受到各式線材的干擾

DSC_4122



BQT E10 600W的半模組設計也減少了空間上不必要的浪費

DSC_4127



主機板LED循環呼吸燈的效果展示





最後簡單的跑了一下分數
不過比起跑分,我個人比較注重實際操作的感受
所以雖然看到SSD的讀寫速度幾乎要突破天際,截完這張圖之後我就立刻把跑分軟體全部關掉,開始下載BF4跟黑潮來襲
但因為我家的網路只有種花20M,加上小烏龜的WIFI效能不佳
可能還需要一兩天才能把這兩款遊戲下載完
之後有時間再測試看看遊戲的流暢度吧!

benchmark



以上是這次新組桌上型電腦的開箱
謝謝各位的收看,此標題就待下一個五年後再見了=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